默认分类 2021-09-07

学棋八年有感(2017)

阅读次数 23 评论数 0

学棋八年有感(2017)

​ 一一路曼曼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
​ 五岁开始学棋,不知不觉10月份就要满14岁了。

​ 在这八年里,我见识到了很多。我因斯坦尼茨无懈可击的防御而赞美,因马歇尔排山倒海的攻势而崇拜,因菲舍尔超乎寻常的战术而惊叹,因阿廖欣独树一帜的棋路而思考。

​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迷茫,看着妈妈给我的《卡尔森对局60盘》,一直尝试着模仿去下,结果棋却下得越来越没有灵性。不是因为卡尔森的棋不好,而是因为这实在与我的风格不符。那段时间,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我,我不再追寻于书本之间,而是开始聆听自己血液的簌簌低语。我想要的,不是去学别人的招式,我渴求的,无非是将我心中的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于棋上。我像一只鸟,要挣扎着从蛋壳里解脱,那个蛋就是一个世界,而我想要重新诞生,我就一定要先毁灭一个世界。从那之后,我的棋路发生了大的转变,我把我曾经惯用的西班牙开局改成了西西里舍为林根。把第一步走王兵的习惯改成了更有杀伤力的后兵。我沉寂了很久,像一棵秋天的树,树叶从它身边飘过,但它毫无知觉。我更专心地找我的棋路,棋魂和我的风格融合在了一起,新的血液和生命缓缓缩进了它内部最私密幽深之处。那棵树没有死,而是在等待。终于在很久之后,我代表我的小学连续参加了两次比赛,都得到了冠军。

​ 现在在读《德米安·彷徨少年时》的我,回过头再想这段经历,更明白了书中的一段话:“对每个人而言,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:找到自我。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,全心全意,永不停息。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,是人的逃避方式,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,是随波逐流,是对内心的恐惧。”

​ 一个人,只有一直跟着自己的心走,才能越活越洒脱,越活越出彩。


​ 学棋八年,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马歇尔和卡帕布兰卡的经典对局。马歇尔十年磨一剑,苦心研究了十年的奇招第一次与世人谋面。每一步进攻都扣人心弦,步步紧逼,把卡帕惊出一身冷汗。可是当所有人都认为马歇尔赢定了的时候,卡帕又紧咬牙关,死不松口,最后竟力挽狂澜,反败为胜。

​ 这不禁让我想到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中记载的一件小事:

​ 万历六年的时候,年轻官员王锡爵大摇大摆地迈进了张居正首辅的住所,慷慨激昂,大发议论后,扬长而去,虽被贬官,却名胜大噪。

​ 十六年后,年轻官员赵南星向王锡爵首辅发起攻击,同样被贬官,也同样名满天下。

​ 当年的王锡爵,就是十六年后的赵南星;十六年后的王锡爵,就是当年的张居正。

​ 所以,所谓的被压制者,未必真被压制。而所谓的压制者,也未必真能压制。

​ 古今中外,棋里人生 其实都是如此。看起来被动柔弱的未必就是无能,而看起来主动强悍的未必就都有真才实学。


​ 棋和道家思想其实有些关联。我一直忘不了《棋王》里面那个老头说的话:“若对手盛,则以柔化之。可要在化的同时,造成克势。柔不是弱,是容,是收,是含。含而化之,让对手入你的势。这势要你造,需无为而无不为。无为即是道,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,你想变,就不是棋,输不用说了,连棋边儿都沾不上。棋运不可悖,但每局的势要自己造。棋运和势既有,那可就无所不为了。而造势妙在契机。谁也不走子儿,这棋没法儿下。可只要对方一动,势就可入,就可导。高手你入他很难,这就要损。损他一个子儿,损自己一个子儿,先导开,或找眼钉下,止住他的入势,铺排下自己的入势。这时你万不可死损,势式要相机而变。势势有相因之气,势套势,小势开导,大势含而化之,根连根,别人就奈何不得。”我想这就是棋的精髓所在。通过下棋,我才真正明白了等待与取舍。

​ 下棋最基本的原则是得、失,有得必有失,有失才有得,每走一步,你心里都要非常清晰:为了赢得什么。你愿意失去什么,这样才可能赢。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这样的选择,我们想要得到的同时,必须先要学会失去。要想成功不仅要有付出,而且要有所取舍。只有坚定自己的目标,勇于向前,为了成功而学会舍弃,成功才有可能属于自己。一场棋局就像是一场人生,谁都不知道结局是什么,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。只要走错一步就会陷入危险之中。只有步步为营,小心谨慎,才能打赢这场胜仗。

​ 看懂人生和看懂下棋姿态完全有共通之处。赢棋的关键不在于对方的失误,不在于你子力的多少,而是在于你对局势的把握,要懂得取舍地坚持;人生也不是靠拯救,不是靠救赎,而是靠坚持靠淡泊。欲望往往令人进步,而后使人堕落。下棋时进攻越猛烈越容易被乘虚而入,在生活中追求越高也越容易丢失初衷。思考是下棋的精髓,而人类存在一是性欲,一就是思想。性欲创造了人,思想则承载了记忆,以及创新。

“人还要有点儿东西,才叫活着。”这是阿城所著中篇小说《棋王》中主人公王一生最后悟出的一句话。


​ 学棋很久了,对待棋的心态也变了。最初下棋的时候只是为了赢,因为想赢,就会去研究各种各样的招式。 现在下得久了,上初中了,早已挣扎在学习的烂泥滩中不能自拔了。理想破灭,生活平淡无奇,无聊之余遇到同道中人还是会开杀几盘,不争输赢,也无论棋艺,全在打发时间。这时反倒明白了一句话: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实非下棋有瘾!

​ 棋,与其说是一种受制于棋局和规则的游戏,不如说是一种心智的活动,甚或是一种充满形而上色彩的心灵逍遥游。

​ 学棋这么久,看着自己和朋友都一点点长大,看着自己的棋艺一点点上涨,看着自己的棋路一点点清晰。有的时候真的很感慨。

​ 下棋之后,我变得更内敛,更深刻,更洗练,也更心存感激。我有时孤独,但不为寂寞所苦,我别无所求。我乐于让阳光晒熟。我的眼光满足于所见事物,我学会了看,世界变美了。

​ 而回顾起我经历的事,当时不觉得有什么。但当我真正回头的时候,心中却是五味杂陈。闭上眼睛,想起的却还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时候那种紧张又激动的心情。

​ 今天翻以前的照片,看到6岁的pyc还是蘑菇头,看到6岁的我还会因为赢一盘棋而笑得合不拢嘴。一转眼就都长大了,都变了一个样。

​ 八年就这样过去了,这究竟是幻象,还是在梦境?

​ 时光远去了——我醒着,还是在酣眠?

0%